今天,在“世界超市”义乌,“陆、海、空、铁、邮”立体式对外开放大格局正在逐渐形成
日前,满载着100标箱汽车配件、服装、玩具等出口货物的海铁联运班列,从义乌铁路西站启程,驶往宁波舟山港,标志着义乌—宁波舟山港太平船务海铁联运专列成功首发。
作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之一,近年来,义乌先后承接了30多项国家级改革试点和40多项省级试点任务,市场采购等多项重要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全国复制推广。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早已成为义乌的常态。
自然资源匮乏的义乌,深刻明白不进则退的道理。全市上下一直保持强烈的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危机感,抢喝头口水、抢占快速道、抢抓潮头鱼、抢上头班车,不断拓宽中国制造出海新通路。
40年风雷激荡,面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义乌以变应变、主动求变,铺就了一条开放发展之路,为市场赢得先机,实现跃升蝶变。据义乌海关统计,去年义乌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903.1亿元,其中出口3659亿元,同比增长21.7%,占全国1/60,规模居浙江省县(市、区)第一;进口243.9亿元,同比增长95.3%,相比10年前增长了10倍。今年前10个月,义乌市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978.7亿元,已超去年全年总值。
从“放养式”到“圈养式” 创新模式培育小商品出口新动能
1982年,当时的义乌县政府出台文件,允许农民经商,第一代小商品市场就此诞生。而后数次易址、扩建、升级,露天市场变成小商品城。1998年,义乌小商品城成了浙江省首批获得进出口权的专业市场,从此小商品进出口贸易开始迅速增长。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此出口驶上了快车道。义乌抓准这一时机,积极实施“买全球货、卖全球货”的国际性商贸城市发展战略,在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设立办事处,为义乌商品搭建对外桥梁,吸引更多外国客户前来义乌。2002年,股改后的义乌小商品城集团登陆A股上市,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开业。
“当时,海关在义乌尚未设立机构,整个金华地区的出口集装箱很少,2001年海关日均监管金华地区进出口集装箱标箱仅8个,其中还包括了衢州地区的进出口集装箱。”义乌海关工作人员介绍,那时义乌市场上的小商品出口报关需要到宁波、上海才能办理。为支持义乌小商品出口业务属地办理,2002年10月,金华海关驻义乌办事处成立,实现了“家门口验放”。
“我们公司最早在2002年报关出口,要去金华江东货场海关的临时监管点进行申报。当时会办理通关手续的人和企业都很少,业务量和集装箱车辆也很少,不怎么需要排队。”义乌金斯顿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经理程丽回忆起往事,万分感慨。
就这样,从海关关员为一家一家企业提供上门服务,一票一票货物放行开始,小商品出口缓慢起步。2002年,小商品出口集装箱量为0.9万标箱,到2004年已迅速攀升至12.6万标箱。
“2003年以后,出口集装箱查验搬到了义乌国际物流中心,场地里都是人工施封操作放行。等待放行的车辆很多,有时会拥堵,集装箱多的时候,基本上要等到晚上10点甚至11点才能轮到。”程丽说。
随着小商品出口成倍增长,小商品出口品种多,无法在有限的报关单上填写全面。为解决这个问题,海关总署先后在2005年和2007年批复了“义乌小商品视同旅游购物监管方式进行统计”以及简化归类政策,在“旅游购物商品贸易方式”这一新监管模式下,小商品出口按章实施简化。这一时期,所有出口小商品进海关监管场地监管,实现了从“放养式”转为“圈养式”管理。
改革大大激发了义乌小商品出口的活力。从那时起,小商品出口开始爆发式增长:2005年小商品出口量翻番,2007年又有了50%的增长。2009年,海关关员加班加点,为集装箱办理通关手续,单日最高纪录验放了近3000个集装箱。相比刚起步时日监管进出口集装箱不到10个,出口贸易有了质的飞跃。2009年,小商品出口集装箱量首次突破50万标箱,达到了51.1万标箱。
从“不合脚”到“合脚” 乘势求变激发市场出口新活力
“旅游购物商品贸易方式”有力促进了义乌小商品出口贸易,但时间一长,这种贸易方式的弊端也渐渐显露出来。比如,单票5万美元的报关金额阻碍了高附加值小商品的出口,大量小商品得不到正常结汇退税,从而影响了小商品竞争力,贸易主体多变产生较多违法违规情形等问题。
为解决发展瓶颈,义乌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大框架下,不断创新对外贸易体制,为义乌市场量身定制、首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2011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中,将探索建立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为核心的新型贸易体制机制作为义乌改革试点的首要任务,从国家层面制度设计的高度明确了市场采购的发展方向。
2012年9月,义乌开始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明确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商品,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采购地办理出口通关手续。这一方式适应义乌小商品贸易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拼箱组货出口和主体多元等特点,大大推动了义乌小商品出口增长。据义乌海关统计,2012年义乌小商品出口达119.3亿美元,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
先行先试两年后,2014年11月1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义乌正式落地。义乌通过市场采购综合管理和属地管理,依托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使义乌小商品出口在外贸发展新常态下逐步实现“管得住、通得快、可溯源”,在推动义乌出口贸易快速增长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义乌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义乌进出口总值达3066.4亿元,其中出口2791.1亿元。这当中,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2070亿元。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义乌多种贸易方式中已占据主导地位,有效解决了传统贸易监管方式不适应小商品出口的问题,为企业出口提供了更多可能。
日前,经杭州海关所属义乌海关监管,义乌市欧安贸易有限公司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申报出口的一批调味品,成功获得海关签发的电子底账,之后通过海运发往新加坡。而在两年前,调味品等预包装食品在传统的贸易出口模式下,食品需由产地海关实施检验检疫,经合格评定后方能出口。义乌出口商从市场采购的预包装食品数量少、品种多、产地广,按照传统的贸易模式由产地海关逐一实施检验检疫存在客观困难。因此,海关和出口商将目光投向了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预包装食品。
2020年4月,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正式批复同意杭州海关开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预包装食品试点工作。在义乌市场集聚区采购的预包装食品有了更便捷的方式报检出口,现在多品类、多产地的预包装食品可在采购地一次完成报检出口,实现即报即放、快速通关。
“现在我们可以在义乌直接采购、申报出口方便面、饮料等食品,大大丰富了我们公司的出口产品结构。”浙江鲲鹏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傅艳红介绍,今年以来,该公司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预包装食品货值近千万元。
目前,义乌市场采购试点可以出口预包装食品有11大类,包括饮料、糕点饼干、糖果、面条、调味品等商品,出口范围覆盖摩洛哥、新加坡、马来西亚、智利等东南亚、中东、南美及非洲国家或地区。自预包装食品试点工作推广以来,义乌海关监管义乌市场采购出口预包装食品货值已突破两亿元。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也为全国专业批发市场国际化开创了新模式。日前,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的函》,新设了天津王兰庄国际商贸城、河北唐山国际商贸交易中心、吉林珲春东北亚国际商品城等8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在此之前,商务部等7部门已在全国设立31个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取得了积极成效。
从“平面式”到“立体式” 融合创新为企业探索出海新路径
2014年11月19日,首列义乌至西班牙马德里的“义新欧”班列正式开通,这是线路里程最长的中欧班列;2014年12月,义乌航空口岸正式开放;拥有商品、物流、政策等独特优势,义乌形成了跨境电商集聚地,于2018年7月成功获批第三批跨境电商综试区;2020年9月,义乌被纳入浙江自贸试验区范围;2021年10月22日,义乌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行……
作为全球小商品集散中心和采购基地,近年来,义乌不断做强“改革+开放”大文章。在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的过程中,市场也在呼唤更高层级的开放,对贸易便利化要求逐年提高。
近年来,义乌创新迭代已有的贸易方式,创新推出“市场采购2.0”,与跨境电商、中欧班列、海铁联运等新业态新模式加速融合发展,不断为企业开辟参与国际贸易的新通道。
“‘市场采购+跨境电商’这一出口模式,为跨境电商的碎片化订单提供了便捷的拼箱出口履约服务,实现了跨境电商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成为外贸发展的新亮点。”义乌市市场发展委相关负责人说。
义乌持续创新跨境电商出海模式,加快推动形成“东南亚跨境电商头部平台+企业自建站”的跨境电商多元化体系。目前,义乌已吸引两大东南亚电商巨头Shopee和Lazada在义乌设立集货仓。
引进来的同时也鼓励企业走出去,如国贸供应链有限公司等本土企业走出国门,瞄向终端市场。该企业自建印度尼西亚首个汽摩配件电商平台——Tokoonderdil平台,专注于汽车后市场。目前该平台已成为印度尼西亚唯一的汽摩配件B2B交易平台。
此外,自2020年完成全市首单跨境电商9610海运出口转关业务以来,义乌抢抓“义甬舟”大通道与“义新欧”联结点优势,与宁波港、义乌铁路口岸等加强联动,大力推进跨境电商9610、9710、9810出口模式,打通“海陆空”通道,为中小跨境电商企业提供了一条便捷、规范的出口申报通道,不断降低企业的操作成本,提高出口通关效率。
通过制度创新、政策供给,义乌跨境电商灵活的出口模式为行业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增长点。据义乌市市场发展委统计,今年前9个月,义乌实现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达818.77亿元,同比增长7.57%。
凭借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义乌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开放发展之路,创新成果多点开花。去年,义乌走通首单“1039+6033”集拼转口业务。该模式是通过“义新欧”“义甬舟”和义乌机场等通道进入B保的入境货物,开展“进口+出口”“进口+进口”等多种方式的个性化集拼,并配套“先检后拼”“先入区、后报关”“批次进出、集中申报”等便利化监管措施,探索出了一条进口市场保税展示、保税仓集拼发货的道路。这是“市场采购+保税”业态的融合创新,也是义乌在贸易新业态新模式领域的又一项探索成果,标志着义乌转口贸易发展到了新阶段,对义乌进一步做大进口、稳定出口、推动外贸“进出转”融合发展,助力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意义重大。
今年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为充分发挥经贸基础优势,义乌主动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新规则,率先在全省、全国打造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制定形成《义乌建设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行动纲要》,提出要增强进口转口枢纽地位,打造RCEP进口货物集散中心,到2025年实现对RCEP国家进口400亿元以上,并实现转口贸易额100亿元。据了解,今年以来,义乌进一步拓展转口集拼贸易范围,顺畅“中欧+海铁”等多式联运转口贸易通道,RCEP国家商品通过义乌转口到中亚、欧洲商品转口到RCEP国家等多种业务方式成功落地。
今天,在“世界超市”义乌,“陆、海、空、铁、邮”立体式对外开放大格局正在逐渐形成。义乌将继续深化市场采购贸易业态研究,通过深耕贸易便利化体制改革、管理创新、服务创新,真正让出口更“简单”,让贸易更“便捷”,让交易更“合规”,朝着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奋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