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中国浙江义乌

义乌市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开启高水平现代化新征程

义乌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如下建议。

一、干实“八八战略”义乌篇章,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

1.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八八战略”指引下,我市践行“义乌发展经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义乌,在浙江工作期间把义乌作为县(市、区)调研“首站”;先后12次深入义乌调研指导,亲自总结推广“义乌发展经验”,肯定“义乌发展经验”是结合实际落实“八八战略”的经验。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多次对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推动义乌纳入国家改革开放总体布局。2011年国务院批准义乌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0次对义乌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义乌定位世界小商品之都;2020年在即将迈入新发展阶段的关键节点,在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自贸试验区扩区至义乌,为义乌高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擘画了宏伟蓝图。国家部委和浙江省委省政府、金华市委市政府都大力支持义乌改革发展。

“十三五”以来,市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忠实践行“八八战略”,担当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历史使命,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和金华市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经济和城市转型,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全方位、突破性、跨越式成就。开启全面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预计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近1500亿元;减税降费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依然连续两年超百亿;出口首次突破3000亿元;快递量从全国第8跃居全国第2;绿色发展指数跃居全省第一;总人口从202万增加至248万。改革开放迈入自贸试验区时代。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至义乌,第六代市场加快建设;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获得国家高度肯定,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全国31个城市推广;国贸改革试验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叠加放大改革优势;“义新欧”平台开行班列总量跃居全国第4。经济转型跨越拐点稳走向好。

主要经济指标增速2017年以来进入上升通道,五年累计引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70个;五年来的投资力度是历史上最大的;光源科技小镇、绿色动力小镇初具规模,建成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智能单体车间、全球最大的汽车动力制造基地,省级认定小微企业园总数全省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0.1%提升至11.4%,跃居全省17强县市第1。城乡发展跨入双江湖时代。城市框架全面拉开,有机更新、美丽城镇、星级和美乡村和精品线建设让城乡巨变,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现场会在义乌召开;

双江水利枢纽、义乌植物园、高铁全高架站房、轨道交通、跨区域三环、机场路立交化改造、老城区地下环线等标志性项目启动建设。民生事业从县域水平向都市区水平提升。百园工程等250余项教育工程全面实施,新中医医院、新妇幼保健院等投用,儿童医院、浙四医院二期、中心医院三期启动建设;财政民生投入429亿元;获得“平安金鼎”,金融机构贷款不良率降至五年来最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文保单位倍增”超计划完成,文化事业蓬勃发展;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五水共治”大禹鼎银鼎,义乌江出境断面水质好于入境断面。党员干部“五(吾)带头”持续深化。党的全面领导显著增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干字当头、实干干实、抢干快干成为义乌干部重要标志。人才总量达到34.5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基层组织进一步建强。法治义乌、清廉义乌建设全面提升,率先建成“无证明城市”,“干事不受礼、办事不求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创新“党建+单元”巷战管理,“义新欧”班列、国际商贸城等在全国率先复工复市,返工返岗、政策支持、服务纾困走在全国前列。疫情以来,《新闻联播》24次肯定义乌做法,《焦点访谈》3次专题聚焦肯定义乌。“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胜利完成,实现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开启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义商盟是浙江义乌网旗下的会员组织

义商盟是浙江义乌网旗下的会员组织

2.新发展阶段我市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义乌加快高质量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有“八八战略”的战略导航,有“义乌发展经验”的科学指引,有市场商贸优势、改革开放优势、经济持续稳定向上优势,有各级各界的大力支持;进入新发展阶段,“双循环”、“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一体化、自贸试验区等蕴含重大历史机遇;打造“重要窗口”、现代化先行、“四大建设”、“打造增长极、共建都市区、当好答卷人”等为义乌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我市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市场活力,数字革命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仍然突出,表现为八个不相适应:改革突破力度和承担的世界小商品之都任务不相适应;传统的市场发展路径与区域分割化、交易线上化、订单个性化、渠道扁平化趋势不相适应;科技和人才支撑与创新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市场监管能力与国际贸易规模不相适应;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与不断提升的群众需求不相适应;区域空间容量与发展所需的资源要素不相适应;干部队伍的专业化能力和素质与义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全市党员干部要着眼“两个大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窗口意识”、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的忧患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强化系统观念系统方法,奋发有为办好自己的事,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3.二⚪三五年远景目标。世界小商品之都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义乌的新时代定位和历史方位,为义乌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指明了前进方向,市委“一二三发展战略”明确本世纪中叶要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聚焦这一总目标,到二〇三五年,要建成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以世界小商品之都为特色的国际样板城市,基本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重要窗口”的模范生。高质量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经济实力、创新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比2025年翻一番。围绕基本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具体要成为“九个中心”。

近期资讯

成为全球大众贸易双循环中心,创新小商品自由贸易、数字贸易规则,强化贸易金融等核心功能,增强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助推贸易强国建设,主动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成为“一带一路”开放创新中心,打造以“义新欧”、义甬舟为核心的遍及全球开放网络和服务体系,推进共商共建共享,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成为全球重要物流中心,实现“四港”联动,构建立体多元、全球通达、高效便捷的数字物流体系,打造全球陆港标杆。成为特色产业智造中心,构建光电光伏、汽车装备制造及小商品细分领域世界级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引领全球小商品风尚。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实现主要经济指标比肩发达经济体水平,集聚人才、资金等要素能力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成为长三角重要交通中心,构建立体多元智慧绿色平安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打造沪浙闽、义甬舟、温义合三大交通走廊交汇枢纽、长三角重要公铁空枢纽,交通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成为区域公共服务中心,构建多样化、高品质、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体系,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实现教育现代化、卫生健康现代化,建成体育强市、文化强市。成为高质量发展示范中心,建成高水平创新型城市、科技强市、人才强市,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态环境质量、资源能源集约利用、美丽经济发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先行区。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展示中心,形成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的高效执行体系,高水平建成“整体智治”体系,建成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塑造现代城市文明,推动全市人民走向共同富裕,清廉义乌取得更大战略性成果,政治生态风清气正,为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范例,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展现“重要窗口”模范生风采,绽放“义乌发展经验”新时代光芒。

在高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全市上下必须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义乌发展经验”是具有战略指导意义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创造性地贯彻中央精神和“八八战略”的经验,是义乌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胆探索和成功实践,是指引义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行动指南,也是发展中的经验。传承和弘扬“义乌发展经验”就是要进一步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义乌生动实践,深刻诠释好“义乌发展的典型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典型”。要发挥好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作用,用改革的精神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打开义乌高质量发展、竞争力提升、现代化建设的新通道。要与时俱进地丰富、发展和总结、提炼义乌的实践经验,努力创造义乌发展的新辉煌,为全省、全国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开放格局、要素配置、体制机制的全领域深层次变革,是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撬动义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自贸试验区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平台,是探索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制度创新、数字赋能,对标国际高水平经贸规则,调动各方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自贸试验区引领推动全市大改革大开放大创新大发展,提升义乌在全球经贸格局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在新时代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4.“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自贸试验区为立足点,坚定不移实施“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以数字赋能、整体智治为重要路径,紧扣干实“八八战略”义乌篇章、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深入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以世界小商品之都为特色的国际样板城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标志性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奋力跑在现代化先行最前列,为全省、全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义乌元素、义乌经验,让世界从义乌这个“重要窗口”更好地读懂中国。

5.“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聚焦世界小商品之都一个总目标,全力打造“九个中心”,精心打好“十五张牌”,聚力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充分发挥改革开放先行优势,全面拓展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胜势,形成干实“八八战略”义乌篇章、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的系统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

——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数字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5%以上;经济结构更加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60%以上;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改革开放水平显著提升。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外贸持续稳增长,畅通国内大循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功能持续增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制度型开放取得显著进展,形成区域性要素集聚洼地,内外贸总额达到1万亿元。

——城乡融合水平显著提升。深度融入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城市竞争力全面提升;“一个市”理念规划全域,城市二环内266平方公里加快大建设大开发,构建跨区域三环,“中国众创乡村”基本建成,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城乡融合格局基本形成。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保持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国第一,全生命周期民生服务不断完善,高质量的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衡、优质便捷,社会文明程度、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市域现代治理显著提升。党的全面领导坚强有力,条抓块统高效协同治理格局率先形成,社会自治、法治、德治、智治高效融合,平安义乌持续巩固提升,“整体智治、唯实惟先”蔚然成风。党员干部“五(吾)带头”全面深化,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有效加强,清廉义乌建设纵深推进,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走在前列。

“十四五”要坚定不移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高标准建设数字自贸试验区,全力打造第六代市场,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样板城市。

义乌确立并实施“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未动摇,每一阶段发展都不离开一个“商”字,每一阶段的发展又都有新的创新、新的内涵、新的提升、新的拓展、新的目标。义乌发展经历了五代市场,“十四五”期间要建成第六代市场。第六代市场不是某一个具象的市场,而是市场转型升级“场景形态”的系统集成。第六代市场具体有五大表现:一是以新型进口市场和国际商贸城六区市场为核心标志,“出口进口转口”一体化打通;二是突出线上线下复合、“云网端”数字化联动,主动构建电子贸易平台体系;三是彰显义乌码头、世界货地、贸易天堂,“义新欧”、义甬舟带动“人货场”全球化布局,连通更多优质商户、商品、采购商;四是实现标准进市场、设计进市场,向价值链高端拓展;五是集成“市场+制造”,强化实体经济支撑。第六代市场有五大特色:一是支持生产企业“一体化”展示贸工科,市场化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二是支持经营户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开启全渠道销售,获取更多订单;三是支持进口商品“零关税”进入“新型进口市场”,提升贸易竞争力;四是支持国内采购商“一站式”购买全球货,品牌品种价格全球最优;五是支持境外采购商“手机上、家门口看样下单”,让“无处不在”的义乌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

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贸试验区的目标要求,是吸引全球贸易商投资商到义乌创业创新的关键举措,是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增强经济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的题中之义。必须坚持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贸易、投资、资金、运输、人员往来五大领域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加快构筑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体系,以自身发展的确定性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必须更高起点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升服务水平、改进干部作风,更大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降低制度交易成本、生产经营成本,加快汇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奋力构筑义乌“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高质量发展的竞争新优势。

二、打好数字自贸区为核心的改革牌,创新贸易规则和制度安排,打造以小商品自由贸易为主题的改革示范区

坚持“便利就是价值”,率先推进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系统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创新,打造最活市场机制,为全国制度建设作出重要示范。

6.率先建设数字自贸区。实行全域数字化监管,推动综保区“一线”不报不税不检、彻底放开,“二线”智慧监管、高效管住,实现高水平开放。创新贸易规则,探索正面清单、数字溯源、信用管理的进口贸易模式,实施简化申报、简证放行、简易征管等便利化举措。探索小商品与大宗商品新型易货贸易模式。深化金融改革试点,落地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体系、数字人民币试点,推进与进口转口、离岸贸易、保税贸易等相适应的金融结算服务,跨境人民币结算超1000亿元。以改革的办法解决市场经营户账户资金冻结等问题。推动金融多元集聚,引进持牌金融机构30家以上,新增新兴金融组织、金融专业服务等机构300家以上。建立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和“一站式”服务体系,自贸试验区内新设企业6万家以上。实施更加宽松便利的出入境和停居留政策,探索免签入境。

7.以自贸试验区撬动全面深化改革。强化各项改革顶层设计,做好需求分析,加强综合集成,推动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依托大数据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要素市场,创新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能源、环境容量等要素市场化配置方式,深化数字+税务、数字+金融、数字+信用等改革,推进电商大数据统计试点。复制推广全国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联动推进国贸改革试验区等国家级、省级改革,争取开展综合授权改革。推进新型海关监管模式改革,建设全国一流数字海关。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深化政府自身改革。深入推进治理领域集成改革,赋能镇街,率先构建“县乡一体,条抓块统”的整体治理格局。深化监管执法改革,试行沙盒监管、首错免罚等新经济模式包容审慎监管。健全公平竞争审查机制,提升市场综合监管能力。分层分类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新增业务混改。系统推进纪检监察、组织、宣传思想、群团、生态等领域专项改革。

8.推进自贸试验区区内区外联动发展。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高能级平台优势,构建立足浙江、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协同开放经济体。完善“改革+项目+政策”落地机制,发展保税加工等新业态,实现新型国际贸易、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促发展。积极与各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联动发展,实现保税商品区内便捷流动,探索以“改革飞地”形式,加强与上海、海南、香港、澳门等联动,建立义乌-澳门跨境金融合作示范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协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共建“数字长三角”。主动接轨沪杭甬大湾区和杭州、宁波、温州都市区,主动共建金义都市区。做好对口支援、山海协作和帮扶工作,助推欠发达地区共享自贸试验区红利。

三、打好新型进口市场和出口市场为重点的贸易牌,推动内贸外贸、进口出口转口、线上线下、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一体化的第六代市场发展,打造万亿双循环大平台

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创新构筑集自由市场、进口市场、数字市场、全球市场、创新市场等场景形态于一体的第六代市场,在新发展格局中打造义乌码头、世界货地。

9.以新型进口市场为核心实现进口超1000亿。2021年力争建成110万平方米新型进口市场,重点培育“保税+转口”“保税+批发”“保税+新零售”“保税+加工”“保税+展会”等业态。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实施进口发展十大行动,收购代理1000个以上境外品牌,布局10000家以上销售门店,“义新欧”回程班列比例超30%。2025年实现300亿集拼转口、700亿“保税加工+日用消费品+大宗商品进口”。通过发展新型进口市场,带动义西板块84平方公里大建设大开发,形成配套口岸体系、基础设施体系、进口产业体系。推进义乌口岸与广西凭祥、东兴,内蒙古满洲里,新疆伊宁、塔城等边境开放城市开展合作,完善区域通关协作机制。

10.建成国际商贸城六区市场。推动实体市场创新提升,率先从抢占市场向创造市场跃迁,坚持优化供给和创造需求同向发力,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不断创造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建成集研发设计、品牌孵化、时尚智造、展示贸易、新媒体营销等功能业态于一体的国际商贸城六区市场,打造全球数字自贸中心。实施商品提升战略,全面推行“标准进市场”“设计进市场”,建立覆盖全国的优质小商品供应链平台。办好国际小商品创意设计大赛,提升小商品文化性、科技性、时尚度,打造标准城市和小商品创新策源地。联动市内外实体制造业,引导小商品加工企业增强优质产品的供给能力,加强产销异地合作,以产促销、以销引产。全面梳理和调研全国新兴产业和新兴细分行业,通过“异地产业带+义乌市场”模式,招引集聚新兴行业,推动全国新品牌新产品向义乌集聚。实施商位“腾笼换鸟”,促进商位有序流转。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品牌化办展,提升义博会、进口展等办展水平,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办展。做大义西市场群,建成新农产品交易中心、义乌国际冷鲜城、义乌模具城三期等市场。支持商城集团打造国际贸易综合服务商。

11.实现直播突破2000亿、电商跨越5000亿。投用国际物流等重大数字贸易平台,推动贸易各个环节、各类主体链接上云,力争交易额三年500亿、五年上市。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系统构建数字贸易生态,打造100万平方米直播基地和500万平方米电商基地,完善“直播+内容+电商”等电商产业配套服务,筹办全球网货博览会、全球贸易论坛,打造全球电商直播经济中心。推动网红进市场活动,引导培育500名“头部”“中腰部”网红主播、10000名带货达人服务市场,培育6000名以上市场经营户网红,为10万市场商户普及直播电商基本知识以适应新型营销模式。集聚纳税额超百万的规模电子商务企业100家以上、销售额超亿元的新国货品牌和网络零售品牌50个以上。

12.实现内外贸总额10000亿。抢占国内市场,加强“义乌好货”“爱喜猫”等品牌输出,推进优质小商品全国铺货。发挥商会和行业协会作用,推进市场主体全国行商,持续举办商品推广活动。实施“品牌第一桶金”流量扶持计划,支持出口转内销,内贸总额超5000亿元。拓展国际市场,抢抓中欧投资协定等机遇,发展“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海陆空货运+金融服务”,推动市场采购贸易突破3000亿元。争创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经贸合作示范区,对RCEP国家进出口超1000亿元。启动“全球贸易商计划”,支持外贸主体做大做强。依托数字技术推动服务贸易模式创新,提升服务跨境交付能力,推动离岸、在岸服务发展。

四、打好“义新欧”、义甬舟和海外仓为平台的开放牌,做强对内对外开放,打造通达全球的亿吨级世界货地

更加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系统布局“走出去”“引进来”,推动物流从“海外单点”布局向“全球组网”转变,带动市场从“坐商”向“云商”转变、商贸从“分散型”向“集聚型”转变。2025年全市货运量达1.2亿吨以上。

13.建成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做强“义新欧”贸易线、发展线,拓展综合功能,完善班列布局,强化落地配、海外集货、冷链、金融等服务,建成长三角中欧班列枢纽,2025年突破3000列。建设“一带一路”境外系列站点。加强海外利益保护,更多参与国际经贸交流和多边合作机制。拓展义甬舟开放大通道,贯通浙中西、辐射长江经济带,开行海铁联运双层集装箱班列,打造宁波舟山港第六港区,成为全国启运港。融入全国“枢纽+网络+通道”物流体系,增加物流仓储500万平方米以上,联动全国100个以上物流枢纽和节点城市,链接物流企业5000家以上,形成通达全国的公路集疏运网络。增强区域集中配送能力和服务功能,实现“全国到一点,一点发全国”集货分拨模式。2025年出入义乌高速和国省道路口货车1000万辆次以上。

14.建成200个海外仓。通过自建、合建、加盟等方式,市场化布局200个海外仓,推动与各类贸易平台联动发展,结合Chinagoods数字贸易平台、200条低成本“门到门”“环球义达”物流专线、30组以上跨境合作“两国(境)双园”,把义乌市场、商品、物流搬到外商的“家门口、电脑上、手机上”,帮助市场主体快速抢订单、拓市场,帮助国外采购商、供应商更低门槛、更便利地对接中国市场。建设订单、销售、仓储等联网信息平台,实现海外仓物流、订单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创新商业保理、信用保险等供应链金融,提供一站式通关、集货式退换货等服务,降低经营户海外拓展经营成本。

15.实现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高水平联动。对标德国杜伊斯堡港,全面推进物流全链条数字化,推进现代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向高端化发展,打造成为全球陆港标杆。迭代升级口岸开放平台,建设金甬铁路和苏溪站,落地汽车整车、粮食等“全牌照”口岸。开辟更多国际货运航线,深化“异地货站”合作,开展“空空中转”“公空联运”等多式联运,打造华东地区重要航空物流枢纽,联动北京、上海、杭州、郑州等国际枢纽机场建成覆盖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打造全国数字快递枢纽,快递量跃居全国第一,实现“全国24小时、全球72小时达”。发展“制造+仓储+商贸+物流快递”一体化模式,满足新经济模式综合化、精细化的城市配送需求。

五、打好世界光明之都、绿色动力小镇为引领的智造牌,联动中小微企业发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招引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信息光电、芯片传感器及智能终端、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2300亿元,年均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

16.建成世界光明之都、绿色动力小镇两大产业平台。世界光明之都全力打造国家光伏产品智造基地,加快形成智能显示产业集聚高地。到2025年核心企业实现产值1000亿元,其中半导体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绿色动力小镇积极招引汽车零部件企业,力争再引入高质量的新能源整车企业,打造全球规模领先的汽车动力生产基地,建立产业基金,构建“政金银企”互动的发展格局,到2025年绿色动力小镇实现产值300亿元。实施开发区、高新区整合提升,形成3-5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推进产城融合。培育壮大生命健康等产业,2025年实现产值150亿元。

17.推动小商品制造业做精做优。提升龙头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引领力,做强10个以上标志性产业链,鼓励打造“单打冠军”“灯塔工厂”,打造世界级的小商品产业集群。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推广新智造模式,促进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等新业态发展,培育工业互联网示范平台,打造数字工厂和数字车间。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培育与小商品制造息息相关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强上市培育和服务,新增上市企业10家以上、挂牌企业100家以上。深化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年均盘活存量、提质增效工业用地5000亩以上,推动低效工业用地利用方式转化,确保工业用地总量稳中有升。

18.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关心关爱企业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健全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制度,涉企政策制定要多听企业家意见和建议。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心无旁骛、长远打算,以恒心办恒业。办好世界义商大会,促进义乌人经济和义乌经济融合发展。深化实施“凤凰行动”“雄鹰行动”“雏鹰行动”,实施民营经济倍增计划,培育领军型企业、高成长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体系。

六、打好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为龙头的大学牌,构建全域创新体系,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落实人才强省、创新强省首位战略,加快推进浙中科创大走廊建设。

19.建成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浙江大学“一带一路”国际医学院2023年投用,全面建成后形成5000名学生规模,成为立足浙中、面向全国的高水平医疗中心、临床医学研究基地,带动义乌健康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建成理工医科科创中心、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创新平台,争创省实验室。高标准建设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二期、义乌研究生院。双江湖科教园区集聚在校大学生3万人以上。支持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浙江省高职高水平学校,支持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G60科创走廊,与上海张江等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展合作,加强与之江实验室等对接,打造一批联合创新基地,通过“飞地研发+义乌落地”实现与沪杭科技资源共享。

20.实现人才总量突破50万。树立大人才观,将优秀商贸经营者、采购商等纳入人才范畴,实行更加开放更加便利的人才引进政策,形成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打造国内外人才集聚高地。优化实施“义乌英才”“商城精英”等计划,积极引进培育国际一流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青年才俊以及高水平创新团队。以“金蓝领”人才振兴计划为抓手,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万人次以上,新增高级人才、专业技术人才3万名以上。加强大学生招引,做大“千企万岗百校行”品牌,做实“一张床”就业创业扶持,每年新增来义大学生3万名以上。健全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完善教育、医疗、居住等公共服务,着力解决后顾之忧。扩大人才政策覆盖面,注重培养本土人才,拓宽成长空间。做大做强人才发展集团,完善市场化人才评价机制。

21.优化全域创新生态体系。建立完善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创新服务机制。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打造链条完整的创新空间体系,推动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双创街创建成为国家级孵化器,到2025年孵化机构达到20家以上。大力引进培育行业领军型企业、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实现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总量双倍增。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五十强、A类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2025年全社会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2.5%。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建成全国知识产权保护试点示范区。举办国际创业创新大赛,争创国家创业孵化基地,打造全球青年创业创新集聚地。

七、打好城市大脑为先导的数字牌,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

突出数字化引领、撬动、赋能作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政府服务、社会治理高效协同、整体智治。

22.推进城市大脑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进城市大脑顶层设计,聚合政企数据,集成各领域数字化服务平台,打造城市综合运营管理中枢。对城市照明、园林绿化、桥梁道路、地下管廊等城市家具和居民小区、重要建筑等实行数字化管理,实现城市全要素实时感知、自主决策、自动流转的管理闭环,提升城市整体运行效率。建成市区停车空位实时可知、城市家具损坏5分钟发现处理、突发事件10分钟内快速响应、救护车自动交通信号优先通行等30个以上可亲、可感、可用的便民惠企应用场景。强化数字系统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23.打造协同高效的数字政府。将现代信息技术融于政府决策、公共服务、监督导向等制度供给,形成实时感知、迅速反应、智能监管的新型政府智治模式,实现决策科学化、治理精细化、服务高效化。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机制,探索建立各种实用性数据分析模型。完善“互联网+监管”,推进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统筹推进全国网络交易监测平台和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监管国家试点。建成“可办事项最多、办事体验最好”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打造“网办之城”、“掌办之城”,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政府的贴心服务。

24.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以数字贸易为核心,加快打造数字产业化发展引领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数字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先导区。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数字社会,拓展新基建应用场景,推进生活数字化、公共服务数字化,打造智慧医院、数字校园、数字社区等一批数字化示范场景。探索数字化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完善数据产权保护机制,深化数据开放共享,加快释放数据要素改革红利。实现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值较“十三五”末翻两番。

八、打好双江湖、义乌植物园为支撑的都市牌,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形成300万人口现代化都市基础框架

深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区域竞争力。

25.基本建成双江湖、义乌植物园。以两大项目为牵引,加快城市空间格局、产业布局、生态环境、行政区划等肌理重塑,形成与主城区融为一体的义南、义北两大功能片区。加快双江湖新区建设,完成双江水利枢纽工程,建成高校院所、环双江湖步道及双江湖九年一贯制学校等项目,推动佛堂、稠江、江东由“分散”向“组团”发展,辐射带动上溪、义亭、赤岸以及周边县市,基本建成科教产业创新区和智慧生态宜居区。义乌植物园完成科普馆、展览温室、气象馆和18个植物专类园建设,基本建成以农耕休闲、活力运动为主题,集科普教育、市民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植物园,带动城北区块连片发展。

26.构建城市开发保护新格局。按照都市区多规合一和“一个市+片区化”的理念,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推进传统主城区与镇区融合,打破传统镇域界限,构建“市域一体、片区化、生态型”城市开发保护新格局。加强城市核心区对外辐射通道建设,提升二环内承载能级,建设新CBD、义乌大剧院、高铁新城等标志性区块。加强土地综合整治,建设一批都市农业生态园区。义东打造福田、廿三里、江东街道全面融合的新片区;义南建设高教、科研、文旅产业集聚新片区,打造双江湖新区;义西建设进口转口和物流的产城融合新片区;义北建设光电智造新片区,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大陈要以前山区块开发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生态和产业集群优势,打造产业转型示范镇和康养文旅特色镇;赤岸要以历史文化名镇为依托,抢抓大交通建设、老镇区开发、产业集聚等机遇,切实扛起古镇复兴使命。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三大生态片区建设,推进华溪、南江、德胜岩等自然保护地扩面提质。集约增效做优义东北和义西南连片农业功能区。

27.推进城市更新和美丽城镇建设。2024年完成所有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认真解决老小区加装电梯、停车难、物业管理等问题。完成第二轮城市有机更新、自贸试验区及联动区城市有机更新,实现老城区回迁房交付。高标准建成下车门未来社区。强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完成老城区地下环路、县前街南延段地下商业综合体等项目。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设海绵城市。全域创建省级美丽城镇。注重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风貌塑造,开展历史建筑、传统建筑保护性修缮。加强城市品牌策划和塑造,加强城市宣传,全域打造5A级景区城,增强城市文旅功能。“一个市”标准推进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能源充电桩等设施。拓宽社会资本参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渠道。

28.大力扩消费、促投资。注重需求侧改革,培育新型消费,提升传统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建设多层次消费平台,推进商贸景区化,建设高品质步行街,发展夜经济,打造国际消费城市、新零售城市。提升乡村消费、社区商业消费。落实和完善带薪休假制度,扩大节假日消费。实施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快“两新一重”建设,加快补齐各领域短板,扩大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深入实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大力推进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建设。创新投融资机制,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九、打好高铁义乌站为关键的交通牌,构建三大交通走廊交汇中心,打造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立足沪浙闽、义甬舟、温义合三大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在义乌交汇的实际,实施总投资1500亿元以上的铁路、公路、民航等基础设施项目,形成金义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长三角城市群2小时城际圈、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商务圈。

29.建成高铁义乌站打造轨道上的义乌。2024年建成高铁枢纽全高架站房,实现杭长客专、浙赣铁路、杭温高铁、金甬铁路、金义东城际轻轨5条铁路互联互通,义乌站成为浙江第二大高铁站,实现义乌与长三角主要城市间高铁直连直通。加快金义三四线建设。加快推进市区内轨道线网建设,谋划义乌-诸暨-杭州城际轨道。通过高铁枢纽带动后宅、北苑、苏溪连片发展,形成38平方公里高铁新城。

30.构建30分钟都市通行圈。加快建设义诸、义龙、义温、义浦桐、甬金衢上五条高速和甬金高速扩容工程,实现镇镇通高速。联合周边县市基本建成城市三环,完成235国道改建、香溪路、江赤公路等快速化工程,完成义乌至永康、金义中央大道和商城大道、机场路立交化改造等骨干道路建设。加快“一环快速、二环高速、三环快速”便捷互联互通,打造高快一体化都市区路网。提升市政交通基础设施水平,新改建城市道路100公里以上。打通农村公路连接线,全域建设农村“四好”公路。实现主城区至镇街15分钟、至周边县市30分钟互达。大力发展城乡智慧公交。

31.提升义乌机场辐射能级。聚焦区域性航空货物枢纽目标,完成义乌机场适应性改造,大力发展客机腹舱载货业务,2025年航线总量提升至30条以上,覆盖国内大部分省会及经济中心城市,国际(地区)直达通航点达到10个,进出港客流量300万人次以上,逐步构建通达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体系。谋划建设以直升机起降平台为主的A3级通用机场。完善无人机飞行管理制度。

十、打好农村有机更新(84.5号文件)和农业“标准地”为突破的土地牌,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打造中国众创乡村

以深化“千万工程”牵引农业农村现代化,高标准开展乡村规划设计,持续优化乡村布局,推进片区化、组团式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32.全面落实农村有机更新(84.5号文件)。坚持“自愿(村级组织自愿)+规划(统一规划布局)+设计(优化村庄设计)+规范(规范建设管理)”,稳步推进农村有机更新,通过集中安置、高低结合、空间赋能等方式让利于民,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环境,每年新增启动农村有机更新50个村以上,具备农村有机更新条件的村庄全部完成改造,基本解决农民建房问题。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完善宅基地管理制度,放活宅基地资格权调剂,规范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显化宅基地和农房财产性权益,农房财产权贷款规模达到300亿元,农房发证应发尽发,让农村集体和农民更充分享受改革红利。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农村“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提档升级乡村基础设施,全面落地城乡融合“义乌标准”,所有行政村达到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标准。加快推进以佛堂、赤岸为重点的历史文化名镇和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利用。

33.全域实施农业标准地发展现代农业。以农业“标准地”为抓手全域整治农村土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有序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和“非粮化”整治,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3万亩,总量保持在4.5万吨以上。积极招引高质高效农业项目,提升农用地使用价值和产出收益。加强生猪稳产保供,实现省级美丽牧场创建全覆盖,生猪自给率达到60%以上。完成义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大陈镇创建省级特色农业强镇。实施“义乌三宝”复兴行动,打造红糖非遗园区,取得“义乌南枣”“义乌蜜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制定义乌火腿传统工艺标准。

34.打响“中国众创乡村”品牌。推进美丽乡村片区化、组团式发展,打造美丽乡村众创组团,把十条精品线打造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示范线。推动农村电商与直播电商等新业态结合,建成电子商务专业村200个,打造全国领先的数字乡村建设示范地。深化国企结对帮扶,基本形成农村多元投入格局,所有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深入实施“两进两回”行动,发挥新乡贤积极作用,“一村一青年委员”形成制度性成果。统筹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集成改革。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新型农民。

十一、打好桥头国家遗址公园和“国际商贸文化”为特色的文化牌,推动“规则义乌、义行天下”深植人心,建设文化强市

深入实施新时代文化义乌工程,着力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打造诗画浙江精彩明珠。

35.建好桥头国家遗址公园。有序推进考古发掘,做好出土文物修复和科技保护。按照国家级标准启动建设3.7平方公里的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未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桥头遗址打造成为“上山文化”的样本、文化旅游的金名片,带动上溪、城西片区开发,成为展示义乌灿烂历史文明的文化新地标。

36.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义乌样板。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时代精神、义乌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深化“诚信义乌”建设。健全文明城市创建常态长效机制。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实施人文素养提升行动,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深化移风易俗,涵育厚植文明乡风。实施“最美”品牌培育行动,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志愿之城”,彰显“义乌温度”城市形象。

37.构建“城区10分钟、乡村20分钟文化圈”。加强重大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建成义乌大剧院。科学布局市镇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实现公共文化设施总面积和人均面积全省前列,提升文化礼堂运行使用效能,年举办文化活动8000场以上,办好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冯雪峰文艺奖,培育乡村音乐节、戏曲文化周等新活动品牌。巩固万商云集优势,建设一站一特色“丝路文化驿站”,办好世界商人之家,做优做特宾王商贸区异国风情街,争取举办RCEP经贸博览会和高级别论坛,办好中外商人运动会等文化体育赛事活动,打造独具义乌特色的“国际商贸文化”样板。

38.打造特色文旅产业聚集基地。积极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加快4A级以上高等级旅游景区建设,加快佛堂省级旅游度假区和双江湖文旅项目建设,深入挖掘陈望道、冯雪峰、吴晗等名人故居和红色文化资源,凸显红色文化、商贸文化、孝义文化、廉政文化。支持创作文艺精品。做大做强文化贸易,持续推进文创、时尚消费等传统优势产业,探索保税拍卖等新业态,打造具有义乌特色的文化贸易基地。

十二、打好岩口水库流域综合治理为导向的生态牌,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创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聚焦全要素美丽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义乌。

39.高质量完成岩口水库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基础设施运维提质、上游生活污染治理、自然生态修复、水华精准防控等5大攻坚行动,打好岩口水库水质提升攻坚战,水质稳定达到Ⅱ类水以上。充分挖掘供水潜力,实现年供水能力新增500万立方米。以岩口水库流域综合治理撬动库周50平方公里美丽提升,带动生态经济转型升级。

40.打好天蓝地绿水清无废持久战。全面深化“碧水提质”,实施义乌江、南江“双江”水清岸美行动,深化小微水体治理、“污水零直排区”提升、美丽河湖建设、污水处理扩容提质,实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优于Ⅱ类水,污水处理能力100万吨/日,分质供水能力1亿吨/年,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全面推进“清新空气”行动,建立健全污染排放源清单,推进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建筑扬尘等治理,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空气质量稳定优于国家二级标准。大力开展“土废共治”行动,实施土壤环境全过程风险防控,建成污泥资源化利用、飞灰安全利用处置等固体废物处置项目,推动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农业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创建全省首批“无废城市”。

41.完善科学高效完备的美丽治理体系。完成生态环境十大提升行动,健全突出环境问题的全过程闭环管理长效机制,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实施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完成四级林长全覆盖,新增国土绿化1万亩以上、珍贵彩色森林5万亩以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行动,提升南江省级湿地公园,创建大寒尖省级森林公园,形成“四片一带”自然保护地新屏障,自然保护地面积达国土面积10%以上。

42.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美丽经济。高标准发展生态工业,建成“清洁排放”电镀园、印染园,加快建设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万元GDP能耗下降率稳居全省前列。高水平发展生态农业,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促进田园清洁化、生态化、景观化。高质量发展生态服务业,构建绿色服务体系,推动绿色快递、绿色物流走在全国前列。加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建设,推动公共交通新能源全覆盖。开展零碳企业、零碳社区、零碳家庭等“零碳细胞”建设。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十三、打好教育倍增为基础的民生牌,提供全生命周期优质公共服务,构筑共同富裕幸福家园

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43.高质量实现“教育倍增”。建成200所以上幼儿园和中小学,建优建好高中、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创新智慧教育,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向地下要空间,建停车场、接送区,实现学校公共设施开放共享。通过筑巢引凤、招大引强,推进办学体制机制革新,将优质教育资源集聚义乌。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引育一流师资队伍,配齐配强乡村师资力量,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化管理。推进“校园足球”普及普惠普教,健全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4.建设区域医疗高地。建成浙大四院双江湖院区、浙大四院二期、儿童医院、中心医院三期,浙大四院、中心医院争创三甲医院,形成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共同发展的格局,市域就诊率达到92%,实现大病不出义乌。深化“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改革,推进医共体建设,完善分级诊疗,实现城乡一体医疗服务。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重大疫情防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强化体医融合,充分发挥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中的特色作用,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深入实施健康义乌行动。着力加强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工作。

45.以六类人群为重点完善公共服务。聚焦老人、病人、残疾人、低收入者、妇女、儿童,提供全生命周期优质公共服务。深化全民参保计划,提高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设事业产业协调、机构居家融合、医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完善残疾人立体式社会保障体系和全方位服务体系,缩小残健收入差距,促进残健共融。大力发展红十字、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探索中低收入群体通过土地、资本等要素使用权、收益权增加收入。建设妇女儿童友好型城市。做好新业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全省试点。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发展国际化社区、学校,提升公共服务国际化水平。

十四、打好“党建+单元”巷战管理为标志的治理牌,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基层治理标杆城市

拓展“党建+单元”巷战管理的内涵外延,加强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46.做深做细“党建+单元”巷战管理。深化“党建+单元+社会治理”“党建+单元+警务”“党建+单元+‘三服务’”等,提升文明创建、爱国卫生运动、“三服务”活动、矛盾纠纷化解等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坚持以联动融合、高效共治等理念,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由“碎片化”向“系统化”转变,统筹推进社区服务、群众自治、治安防控、法律服务等基础性工作,建立信息联通、问题联治、工作联动的市域社会治理新机制。

47.加强法治建设。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法治引领规范保障作用,提升全面依法治市水平。做好全国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和程序,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市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占比达到90%。大力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开展工作,完善府院、府检联席会议机制,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建设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优城市。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推进政法战线全面从严管党治警。

48.加快政府治理改革。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构建以绩效为核心的集中财力办大事财政政策体系和资金管理机制。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财政支出标准化。提高财政政策逆周期管理能力。强化税收共享共治机制建设,完善落实减税降费工作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领撬动作用,提升国有金融资本投资运营水平。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构建全覆盖的整体政府监管体系和全闭环的行政执法体系。

49.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对标世界银行和国际最高标准,围绕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制定实施争第一方案,推动业务流程革命性再造。全面实施“一业一证”、极简审批等改革,涉企经营许可“承诺即入”150项以上,取消审批、改为备案、告知承诺事项200项以上,建成国际贸易服务中心2.0版。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评价标准,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完善和健全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信用体系。完善涉外纠纷调解、仲裁、商事审判等制度。创新多元化供地方式,大力支持存量土地盘活挖潜,稳定市场主体预期,降低民营企业用地成本。千方百计降低融资、用水、用电、用气、用能等费用。

十五、打好安全信息指挥中心为依托的安全牌,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义乌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防范和化解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平安义乌建设进入全省十七强县市前三名。

50.捍卫政治安全。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守牢暴恐“零发生”底线。加强和创新网络综合治理,实施网络生态“了望哨”工程,开展网络护航工程,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双拥工作,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打造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

51.打造义乌安全信息指挥中心。通过统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构建集各领域安全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建设义乌安全信息指挥中心,应对错综复杂的各类安全挑战。健全国家安全工作机制,完善城市重大安全风险防控体系,提升对“黑天鹅”“灰犀牛”等各类风险的预测、预警、预防能力。加强疫情对宏观经济运行和微观主体影响的监测研判,排查化解潜在风险点。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加强应急联动,提高应急救援能力。普及“大安全”意识,推进国家安全教育制度化常态化。

52.确保经济安全。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织密织牢风险监测网,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经济金融风险的底线。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协调和风险处置机制,严格防范和有序处置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等领域风险。强化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加强国有企业债务约束和经营风险管理。加强大宗物资战略储备,构建统一高效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应保障体系。

53.巩固“平安金鼎”。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十大攻坚战”,强化对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命案防控、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短板问题整治,推动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平安建设。强化“基层治理四平台”建设运行,提升基层治理数字化水平。建立完善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防范黑恶势力滋生蔓延。扩面提质“雪亮工程”,建设“智安学校”“智安医院”“智安小区”“智安单位”“智安园区”,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现代警务模式。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三级矛调中心体系建设,确保80%以上矛盾纠纷化解在镇村、初信初访化解率95%以上,实现未化解历史积案“清零”目标。

浙江义乌网-来自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公益团体

浙江义乌网-来自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公益团体

十六、打好党员干部“五(吾)带头”为主题的党建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凝聚推动发展强大合力

以深入践行党员干部“五(吾)带头”为引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增强干实“八八战略”义乌篇章、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的向心力、战斗力。

54.切实加强政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上级党委决策部署不折不扣高效落地。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落实党的全面领导高效执行体系,加强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领导。支持人大、政协依法依章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做好新时代民族、宗教、侨务等工作,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丰富基层民主实践形式。

55.锻造义乌干部品牌。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实施“组织力提升工程”,实现全市“五星三强”示范镇100%全覆盖。开展农村“双星争创”,实施村社党组织“强筋壮骨”行动,做实换届“后半篇”文章。落实好干部标准,深化干部初始提名改革,以“大数据”思维构建选人用人闭环体系,完善全面、立体、透视察人识人机制。开展“实战实训”大比拼,在自贸试验区建设、重大项目招引、信访积案化解等改革攻坚一线选拔优秀干部,加强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建设。实施“一把手战略储备”工程、年轻干部“墩苗壮骨”工程,推进干部“三跨”制度性交流。推动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强化干部政治激励、工作支持、待遇保障,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

56.深化清廉义乌建设。以“四责协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监督、“一把手”监督、重点岗位监督。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高压惩治、权力归笼、思想自律三管齐下,严肃查处重点领域和群众身边腐败问题,一体推进“三不”机制建设。做实机关、国企、民企、村居、学校、医院、交通、文化“八大清廉单元”建设,建设覆盖全市的清廉智治系统。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贯通融合纪律、监察、巡察、派驻“四项监督”,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党内监督与人大、政协、审计、群众、舆论等监督统筹衔接,建立完善“一肩挑”后村级权力运行监督体系,以严密的监督体系完善治理格局、提升治理能力。常态化开展“干事不受礼、办事不求人”专项治理,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政治生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十七、抢干快干科学干,确保“十四五”规划建议落到实处

站在“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全市上下必须增强“首站”意识、争先意识、责任意识,鼓足干劲、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十四五”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如期实现。

57.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调研县市的首站是义乌。要切实增强“首站”意识,围绕世界小商品之都目标,全力打造“九个中心”,全面打好牵一发动全身的“十五张牌”。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三服务”2.0版,加强跨部门协同、跨事权集成,升级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法,优化服务机制,拓展服务成果,使服务更好对接发展所需、企业所急、群众所盼。建立分析综合、放大细节、迭代深化、解决问题、整体优化、实现目标的闭环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锚定“跳一跳、够得着”的赶超目标,抓好具有乘数效应的关键环节,重点突破、精准发力,纲举目张、带动整体,做到全面争先。

58.强化生成性学习和创造性张力。坚持生成性学习,进一步打开思想空间、认知空间、思维空间、创新空间、发展空间,厚植利民为本、法治为基、整体智治、高效协同的理念,着力提升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素养、专业精神。大力弘扬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团队文化,表里如一、知行合一,奋勇争先、敢为人先,做到对党忠诚老实,抓工作务实朴实,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不断激发创造性张力,始终保持奋进姿态,时刻保持战斗状态,善于运用科学思维,在不断向前、永无止境的创造性过程中实现美好发展愿景。

59.深化“改革+项目”推进机制。用改革解决生产关系,用项目解决生产力。推进“一把手”抓改革工程,确保市领导和职能部门用51%的精力抓改革,把解决问题作为谋划改革的落脚点,把评估考核作为倒逼改革落地的压舱石,挂出重大改革作战图,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坚持项目为王,围绕重大平台、产业导向、民生需求、问题短板积极谋划项目,围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建立工作专班,加快项目的落地,通过一个个项目推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尊重群众和市场主体的改革创新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广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形成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60.强化发展规划的引领和落实。增强谋划在前的意识,加强规划的前瞻性思考,提高发展规划的战略性、科学性、引领性。健全以发展规划为统领、空间规划为基础、区域和专项规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全面推进落实事关全市长远发展的大战略、跨部门跨行业的大政策、具有全局性影响的大项目。充分发挥发展规划战略引领作用,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实施各类专项规划和行动方案,形成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构建科学、合理、完备的义乌高质量发展目标体系、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价体系。注重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完善规划实施评估、调整修订、监督考核等机制,确保“十四五”发展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牢记嘱托、担当使命,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持和深化“义乌发展经验”,高标准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深化经济和城市转型,奋力夺取建设“两个样板”、抢当“重要窗口”模范生、推进高水平现代化的新胜利,朝着高质量高水平建成世界小商品之都奋勇前进。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浙江义乌网 » 义乌市在八八战略指引下开启高水平现代化新征程

浙江义乌网

我们是位于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外贸人

联系我们Yiwu Mar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