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中国浙江义乌

金华市婺城区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遗成功

白沙溪三十六堰之青草堰。拍友 王剑波 摄

置顶推荐

北京时间12月8日22时07分,原定于在摩洛哥举办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1届执行理事会改为视频会议的形式举办,会上公布了2020年(第七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金华市婺城区白沙溪三十六堰福建天宝陂灌溉工程陕西龙首渠引洛古灌区佛山桑园围4个工程全部申报成功。自此,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23项。这是继丽水通济堰诸暨桔槔井灌工程宁波它山堰湖州溇港龙游姜席堰之后,我省第6处获此殊荣的灌溉工程。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由国际非政府间学术组织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评选并授予。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评选的世界遗产不同,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着眼于挖掘和宣传灌溉工程的发展史及其对文明的影响。通过评选,促进人们学习古人可持续性灌溉的智慧、保护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白沙溪上的这三十六堰有何独到之处;对当地的农业、文化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申遗”成功,对白沙溪三十六堰今后的发展又有哪些影响?让我们走进婺城,一探1900多年前的历史密码。

历史超1900年

堰坝群落差高过三峡大坝

视频会议结束后,金华市婺城区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江卫锋从北京分会场走出,难掩激动之情。为了这一刻,他和团队整整准备了120余天。

“紧张吗?”电话这头,记者这样问他。“白沙溪三十六堰经历了1900多年的历史考验,我们对它有信心。”

白沙溪三十六堰是一个以引水灌溉为主,兼具防洪、蓄水、水力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古代堰坝群。

东汉建武三年(公元27年)辅国大将军卢文台率部将36人韬迹隐退来到辅苍(今金华市婺城区沙畈乡停久村),了解到此地土壤肥沃但旱涝频发,遂勘察地形,在沙畈乡的高儒村修筑白沙堰,引水灌溉,从此开启了白沙溪三十六堰建设的帷幕。

白沙溪一景。 拍友 王剑波 摄

往后百余年的时光里,卢文台及其部将后人与当地百姓传承了白沙堰的经验,又陆续在白沙溪修筑堰坝引水灌溉,完成了白沙溪上从沙畈堰到中济堰横跨45公里、水位落差168米、共计36座堰坝的梯级超级群堰。“众人所知的三峡大坝,它的落差是113米,白沙溪三十六堰落差比它还高55米。”江卫锋说,这也是白沙溪三十六堰最为亮眼的地方。

针对溪流落差大、深潭多的特点,古人又摸索出“以潭筑堰”的科学方式。“我们在走访调研中发现,三十六堰大部分堰前都有一处天然的深潭,用现代水力学理论分析来看,以潭筑堰,不仅可以提高堰坝的蓄水和引水能力,而且可以减轻水流对堰坝的冲击。”

在19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白沙溪三十六堰冲毁重建重修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当地人就地取材,以松木打桩、篾笼装沙石等方式砌筑。低矮的堰坝形态,配合梯级堰群的建设方式,极大地降低了施工难度和工程风险,体现了古人科学的治水理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想。

除此之外,它还有一套完整的堰坝管理制度。官府制定堰帖,明确各堰水权和工程岁修责任,指导三十六堰的协同运行,保证干旱月份上下游各堰的公平用水。

金华市婺城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朱明升向我们展示了一份清光绪三十四年重修的《万潭堰帖》,里面清晰地绘制了万潭堰灌区渠系布局图,列出了堰址、配水系统以及引水灌溉项目。除此之外,每座堰都建立堰会,制定堰规,推选有威望的乡贤担任堰长,管理堰务,调解用水纠纷。以“地、水、夫、钱(即土地、水源、人和效益)”为核心,地方乡民结成了紧密的“水利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后,白沙溪上修建了沙畈水库和金兰水库,部分古堰被永久留在水底。但目前仍有21座古堰继续发挥着引水灌溉作用,供水保证率也进一步得到提高。库、堰、渠形成了白沙溪的一个灌水体系,灌区面积达27.8万亩。

粮、酒、窑因它兴盛 

三十六堰滋养三百六十行

堰坝以灌溉农田为主,保证了粮食增产,同时也解决了部分地方群众的日常生活用水,方便了农民生活。

时和岁稔,在三十六堰的滋养下,金(华)兰(溪)汤(溪)三角地带,不仅农业生产长足发展,水上航运蓬勃,这方水土上的三百六十行也因之兴盛。

前不久,白沙溪沿岸的白龙桥镇新昌桥村已全面完成了农舍流转。接下来他们将整合沿线的资源要素,将这里打造成康养基地,发展康养民宿。随着村居环境的提升,街角小景的设置,每到周末,前来游玩的市民越来越多。村里最吸引眼球的就是白沙溪边的水车和水碓,吸引很多市民前来打卡留念。

其实,自三十六堰建造以来,白沙溪两岸的人民就利用水力落差冲击,建造旋转木制机身舂米的水碓。据记载,白沙溪流域120多个村,先后建成的水碓在150座以上。水碓昼夜操作,效率胜过人力舂米10多倍。

沙畈水库。 拍友 王剑波 摄

丰富的粮食产量和先进的粮食加工技术,不仅使得该地成为浙中粮仓,同时还孕育了金华灿烂的酿酒文化。唐宋时期,白龙桥旁的“酤坊”酒坊酿造的金华酒声名远播,该村庄至今仍沿用“酤坊”作为村名。

这种水碓还用于破碎高岭土等制窑原材料,推动了婺州窑在唐宋时期的兴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公元1323年左右,一艘满载着中国、日本、高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货物的商船,意外沉没在高丽新安(今韩国新安)外海域。1975年,韩国渔民作业时偶然发现了这艘沉船,之后韩国政府组织了“新安海底遗物发掘调查团”,在1976年至1984年的8年间,经过先后10次探查、发掘与打捞,这艘600多年前的沉船终见天日。考古队员从沉船里发掘出了2万多件瓷器,当中就有一部分来自婺城区琅琊镇的铁店窑。

白沙溪上的涓涓细流倾泻而下,溪水留给沿岸百姓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文化内涵,还有精神力量。1900多年前,卢文台率众人在崇山峻岭中垦辟田畴卢畈,利用南山丰富的木材、毛竹、卵石等材料修筑白沙堰,靠着因势利导、科学治水、以人为本的理念克服种种困难,把荒芜之地变成南山粮仓。千百年来,这种精神也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白沙群众迎难而上,传承光大治水之魂。

申遗成功只是开始

保护、传承、利用仍在路上

在高坝如林的今天,白沙溪三十六堰仍在发挥作用,成为后人研究、考证、借鉴、欣赏的对象……白沙溪三十六堰的申遗成功仅仅是开始,未来的保护之路,必将走得更加坚实。

金华婺城区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早已着手准备白沙溪三十六堰的保护规划。今年7月,《白沙溪三十六堰灌溉工程遗产保护规划大纲》编制完成。组织、政策、资金、人才队伍及科技保障、宣传教育及社会保障,五大块内容全面、细致地为保护与开发白沙溪提供了方向。“我们一定尽其所能守护好这一世界瑰宝,让清澈的白沙溪水继续通过古堰流经两岸,滋润大地,使其成为婺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灌溉工程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科技、文化和景观价值,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基因,印证了人类历史文明的足迹。”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教授刘学应说,加强水利工程遗产的保护与宣传,有利于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传承民族工匠精神。

 

白沙溪三十六堰第二堰 拍友 卓德强 摄

接下来,婺城区科协还将与望山学院合作,以“多彩婺城水”为主题,推出科普课堂。“我们将在白沙溪沿线的十几所学校主打科学体验互动,开展研学游。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亲近白沙溪、了解白沙溪。”婺城区科协副主席何旭华说。

“除了保护,如何传承与利用‘白沙溪’这张金名片是‘申遗’成功后我们要重点考虑的课题。”婺城区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朱明升告诉记者,为此婺城区各部门正在通力协作。

“江南有座金华城,城边有座白龙桥。桥下外婆在讲着那故事,坐在桥上看到,星星掉进了那条小河……” 这是金华乡贤、音乐人陈越为故乡创作并演唱的歌曲《江南有座金华城》,词曲不仅唱出了作者本人对于故乡的情感,更唱出了金华游子的心声。

“我是白沙溪的孩子,白沙溪给了我取之不尽的营养,陪着我从少年、青年走到中年。” 陈越说,在他的歌曲中的“外婆”是一个文化符号,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温暖的“外婆”。

以此为灵感,婺城区在白沙畔古廊桥边打造了外婆铜像,实景再现了《江南有座金华城》所描绘的温暖场面。这也是该区重点打造的“白沙八景”之一。

据悉,下一步婺城区将聚焦白沙溪,以建设“白沙八景”为重要抓手,通过艺术文化的力量,进一步挖掘和弘扬白沙文化,把白沙溪打造成婺城的人文之河、奋斗之河、精神之河,把“白沙八景”打造成具有鲜明辨识度的婺城坐标,让白沙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浙江新闻+】

丽水通济堰

通济堰始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由大坝、进水闸、石函、淘沙门、渠道、大小概闸、湖塘等组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拱形大坝,长275米,宽25米,高2.5米,拱坝的科学设计减弱了水流对堰坝单位宽度的冲击力,从而使其具有较强的抗洪峰能力。

诸暨桔槔井灌工程

桔槔是最古老的提水机械之一,《庄子》中就详细记载了使用桔槔提取井水灌溉的方式:“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秦汉之际桔槔和井灌随着农业发展快速遍及,直到20世纪初逐渐消失。位于浙江诸暨市的赵家镇却把这一古老的提水工具沿用至今。

宁波它山堰

修建于唐代的它山堰堰长134.4米,面宽4.8米,用长2至3米、阔0.2至0.35米条石砌筑,左右各36石级,每块条石重量可达一吨,并用铁榫相连,从而增强堰体的整体性。它是我国建坝史首次出现的以大石块叠砌而成的拦河滚水坝。

湖州溇港

位于湖州市吴兴区的太湖溇港水利系统始建于春秋时期,源于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它集水利、经济、生态、文化于一体,具有排涝、灌溉、通航等综合效益,在世界农田灌溉与排水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龙游姜席堰

姜席堰位于龙游县龙洲街道后田铺村灵山江上,始建于14世纪元至顺年间(公元1330年至1332年),距今已有680余年历史。

工程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分东、西两条干渠,由渠首引水枢纽、灌排渠系和控制工程组成,兼有引水、排洪、排砂和通航等综合功能。渠首自衢江支流灵山港引水,利用河中沙洲建上下二堰引水,灌溉3.5万亩农田,并为县城区供水。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浙江义乌网 » 金华市婺城区白沙溪三十六堰申遗成功

浙江义乌网

我们是位于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外贸人

联系我们Yiwu Market